(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团队在《古世界》发表论文,报道了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苴那地区的鼬类化石。经鉴定,该化石属于一貂鼬新物种——张氏貂鼬。这是在亚洲东南部第一次发现草原鼬族的化石。
该研究材料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于2015年采自元谋苴那村元谋组,元谋组被认为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地层标定的主要来源之一。岩石地层学分析表明,该标本产出层位为元谋组第三段,时代上大约属于距今约260~170万年的早更新世。
该研究材料包括一个相对完整的下颌骨及带第四前臼齿和第一臼齿的右上颌骨碎块。研究人员根据其具有更小的下颌骨尺寸,不同的上下臼齿长度、宽度及比例,以及像平行四边形的臼齿表明其有不同的饮食特征,认为其属于貂鼬的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张氏貂鼬,种名献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张兆群,以赞誉他在中国哺乳动物化石研究上的贡献。
研究人员认为,该物种前臼齿缩小和臼齿的轮廓等特征表明其体形缩小,上裂齿尖锐的圆锥形态表明其可能主要捕食啮齿类或鱼类。
元谋组拥有中国南方最早的类人猿化石记录,张氏貂鼬的发现提供了同时代的捕食者可能与类人猿共存和相互作用的证据。
该项研究还对新的化石地点进行了简要的地层学和孢粉学分析,为气候和植被的快速变化提供了证据。研究结果进一步为元谋盆地与华北地区的联系提供了支持,表明元谋盆地与其他华南地区的环境不同,并为华南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新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palwor.2023.05.005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Copyright © 2015-2022 现在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