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上海1700多公里的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蚂蚁森林又开始线下种树了。
正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由蚂蚁集团捐资支持的首批4万多棵沙地云杉启动种植。
据了解,这批沙地云杉是全国3400多万名网友,在此前蚂蚁森林的植树节活动期间,用日常低碳生活积累的“绿色能量”,以及超1亿人次的线上“浇水”所申请种下的。
(相关资料图)
有人在线上“浇水”,有人在实地种树,实际上还有一名上海导演——周轶君在记录绿色发展。她历时两年时间调研采访,以蚂蚁森林为案例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7 年种树超过 2 亿株
为什么要在沙地种植云杉?
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云杉是内蒙古的特有树种,它根系发达,四季常青,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只要勤浇水,雨水足,种下的云杉能有90%的存活率。
看似连1米都不到的云杉树苗,工作人员说,其实已经生长9年之久。再生长10年时间,这些云杉最高能长到6米。
在沙地上,类似云杉这样适合种植的树木还有很多,例如可以在蚂蚁森林上“浇水”云种植的沙棘和柠条等等。
事实上,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京津冀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的统一规划下,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万亩,占全国同期治理任务的40%以上,年均造林1000多万亩、种草3000多万亩,均居全国之首。
据内蒙古林草局统计,自2016年蚂蚁集团开启“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以来,已经在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9个盟市的35个旗县区,种下梭梭、沙柳、花棒、沙棘、红柳、杨柴、柠条、榆树、樟子松、云杉、胡杨等树种超过2亿株,总面积超过200万亩。
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还与蚂蚁集团启动战略合作,蚂蚁集团将在三年内再捐资1亿元,通过“蚂蚁森林”来支持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
“蚂蚁森林是绿色发展的一面镜子”
就在世界地球日当天,上海导演周轶君以蚂蚁森林为调研案例的纪录片《碳路森林》进行了首映。
通过手机在蚂蚁森林上“浇水”和“种树”,固然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可是,环保到底是什么?低碳中的“碳”是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又是什么?
周轶君对于每个人都能听到的这样的“大词”,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实地采访体验,找到并传递一种“真切的肌肤上的”感受。
我们好像都模模糊糊地知道,环保是好事,但链接点在哪呢?
希望我的纪录片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个扎扎实实的认知。
2021年5月,周轶君和团队开始着手为《碳路森林》做调研。
这是一个艰难的探访过程。周轶君记得,他们在森林中徒步时,时常会遇到蚂蟥爬上腿的情况。有一次她回到当地住所,发现团队里好几个人都在外面晒袜子,由于蚂蟥确确实实在吸血,所以他们晒的一排都是“血袜子”。
在两年的创作时间里,周轶君和团队走过很多地方。他们先后去到山西、内蒙古、四川、浙江等地调研,从水土流失治理现场,到自然保护区的高海拔地区;从繁华大都市的垃圾填埋处理,到普通市民的日常低碳生活。
对周轶君来说,采访拍摄的过程是试图将对以往生活中司空见惯事情的认知,实现从“ A面到B面之间的跨越”。
比如生活消费所产生的垃圾,它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样?为此,她和团队特地去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垃圾场,去了解垃圾的形成、堆叠和处理过程。
你看到B面时再回过头来想,你就会对A面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新的感受了。
周轶君说,蚂蚁森林是绿色发展的一面镜子。透过它,你可以看到社会各方都在用实际行动,贡献着自己哪怕微弱的力量。
如今,当她再次踏上内蒙古的土地,感受到的是自己与自然的“重新连接”。
大家所有的期待,都是与自然之间一种基于信任的关系,正如种植这件事的本质。
所以当你融入到大自然里面,当你真摸到土壤的时候,这种感觉就特别踏实。
Copyright © 2015-2022 现在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