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熊家明 通讯员 刘鸽)7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赴湖北省洪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严守雷副教授和王鲁峰副教授带领下,走进湖北洪湖市华贵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福元接待了实践队一行。
洪湖藕带(仰子骏 摄)
“洪湖莲藕,清甜可口。”洪湖莲藕以口感香、脆、清、利闻名,实践队一到达洪湖,映入眼帘的就是醒目的宣传牌与满塘的莲藕田。洪湖作为全国知名的莲藕产地与山水工程试验地,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政策试点的产业优势,同时也是和食科院开展合作的产学研基地,近几年来接受了多批学生前往工厂实习,帮助学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所学知识与产业前沿相结合。
(相关资料图)
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一零向实践队介绍了企业的预制菜系列——藕汤与汤藕。藕汤是藕块、汤料具备的成品菜,只需要开封加热就可以满足居民日常饮食需要,而汤藕则是切好的藕块食材,预制到三五分成熟,更多提供给餐饮品牌。企业通过食品加工技术将质量优良的莲藕从鲜品做成标品,实现莲藕的全年供应。
“春吃藕带夏吃莲,秋冬煨藕到过年。”在实地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莲藕在每个季节能够供给的食材并不相同。春秋是藕带,夏天是莲子,9—12月份莲藕成熟后,居民们则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粉藕。而华贵通过和学院的合作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断探索,共同研发,推出了“一组五副”系列莲藕制品:莲藕的下部分制成藕带,上部分则是藕头,藕头一般制成藕尖,如果藕头部分有残缺,便可以将其掰开制成藕笋,里面鲜嫩的蕊则做成泡藕荷簪,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将学术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相结合,让产业的内生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60亩产业车间、千余名员工、专门化分工,在莲藕的不同产期,华贵都有不同的生产车间对莲藕进行针对性加工。第一车间主要负责藕汤、汤藕以及油炸系列,第二车间则是清洗与分拣车间,扮演粗加工的角色,将田间地头采过来的最新鲜的食材进行简单的清洗、称重、抽中空。藕带长25公分,每包300克,工作人员无不专心致志,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师生参观智能工厂(仰子骏 摄)
聚焦食品安全、健康中国战略,瞄准产业实际需求,华贵的第三车间作为智能化车间,深度服务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利用机器开展泡藕带的制作。清洗、漂烫、罐装、杀菌、静置,经过重重工序,新鲜的藕带就成为了健康安全的商品。杨一零介绍道,罐装车间是整个车间最核心的工序,它自驱动着前面的清洗和漂烫工序,也关联着后面的杀菌流程,当原料不足时,机器就会发出信号传给主控台,促使生产车间开始行动,如果材料富足,则自动停止前面的产线。而罐装工序本身承担着将食材、汤料、包装材料合成的功能,通过自动给料、自动称重、自动封包实现产品的合成,再经过X光杀菌,静置入库与分拣包装工序形成产品。
师生亲身体验(仰子骏 摄)
在现场,实践队成员亲身体验了莲藕清洗、分类与半自动化的流程。“分析莲藕的新鲜程度可以看藕尖,芽头比较短的就是品质较高的莲藕,口感清脆可口,芽头比较长的则说明莲藕生长周期长,口感相对较老”,现场工作人员分享了挑选优质莲藕的技巧。从最初拿起莲藕的新鲜感,到能够迅速分辨优质莲藕,了解机器的运行机理和使用技巧,本次实地调研不仅让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莲藕的相关知识,还对洪湖当地的生态环境、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莲藕产业的前沿知识都有了全面把握,也为后期实践队在当地开展宣讲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提高食物产量,提升质量和多样性,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这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团队、企业、藕农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高效益的产业链。对于莲藕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严守雷谈道:“我们食用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保证产量的同时,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悉,“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由华中农业大学发起,在全国28个省开展食品专业科普,项目围绕“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引导广大食科学子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进企业、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传递“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王金臣
Copyright © 2015-2022 现在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